本報記者 周易《中國青年報》(2014年09月11日07版)
  吳岩,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近幾年,隨著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在國內外關註度不斷提升,國內再次掀起科幻文學的熱潮。
  2013年3月,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岩與加拿大科幻學者共同在美國《科幻研究》雜誌推出了“中國科幻專號”,收錄了10位作家、學者對中國科幻文學的研究成果。近日,吳岩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
  從《三體》開始,科幻小說在國內才真正形成一種類型文學的樣式
  中國青年報: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劉國輝先生曾認為國內通俗文學閱讀迎來了幻想小說時代。科幻文學作為幻想小說的一個重要類別,經歷了怎樣發展過程?
  吳岩:晚清時期,梁啟超將科幻文學列入新小說。民國時期,科幻文學主要發揮科普作用。新中國成立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科幻文學是兒童文學里很紅的一類,七八十年代,很多年輕人都會看科幻,各大報紙也刊登科幻作品和評論。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科幻文學受到一些爭議,到90年代逐漸恢復。2000年前後,科幻文學的發展有望再次進入高潮。但是《哈利波特》進入中國市場,以及《誅仙》等本土奇幻作品的出版,對讀者產生了分流。
  近期奇幻文學有些勢弱,新的優秀科幻作品不斷涌現。劉慈欣《三體》受到廣泛關註,其讀者已經突破了科幻迷群體。隨著《三體》的帶動,出版社更願意出版這類書,作者們也更願意投入寫作。此外,國內有很多科幻題材電影在拍攝中。
  中國青年報:這表明科幻終於進入了主流文學的隊伍?
  吳岩:類型文學跟主流文學的區分,其實是文學中的權力關係和商業利益的體現。正式把科幻納入類型文學的是美國,但讓科幻進入雅文化進入大學的也是美國。在歐洲,科幻文學沒有雅俗之分,它一直隱含在主流文學之中,很多寫主流文學的歐洲作家都寫科幻,比如諾貝爾獎得主多麗絲·萊辛,她主要是一名女權主義作家。還有布理·奧爾迪斯、J.G.巴拉德等。
  我覺得,從《三體》開始,科幻小說在國內才真正形成一種類型文學的樣式。在此之前,它因為未形成如言情小說、歷史小說那樣的明顯的類型,至多是分散在兒童文學等各類“偏遠的”主流文學之中。
  科幻文學需要找一種新的形式表現這個時代
   中國青年報:科幻作品經常因為一些情節不符合科學邏輯受到爭議,您怎麼看?
  吳岩:科學性在西方從來就不是評價科幻小說的標準。科幻文學在那裡也不被看作科普讀物。在中國,這種觀點也越來越被接受。科幻可以寫得很科學,但它不是為了科學普及目的而創作的,科學因素只是為了提高故事可信度。
  那麼科幻文學為了什麼而存在呢?
  首先,它是為了讓人們獲得思想上對時代的認知。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和科學緊密相關的,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接觸手機、互聯網等科技產品。科幻文學會把這方面反映出來,如王晉康等人的小說就面對科技變化進行思考,提出了一些道德選擇必須更新。
  其次,科幻文學培養人科學思考的意識。認知是能獲得對這個世界有效知識的一種方式,科學是一種很重要的認知途徑。美國曾有一位著名科學家兼作家,因童年時代看過《火星公主》系列(作者埃德加·賴斯·巴勒斯,還著有《人猿泰山》——編者註)而去研究與火星相關的科學資料,發現裡面有很多錯誤。他由此喜歡上了研究行星,後來變成了這方面的首席專家。這就是科學教育!它教你去分析、思考、發現,而不是教你記住某種東西。
  中國青年報:您曾提出科幻未來主義的觀點,為什麼一定要強調科幻文學關註未來?
  吳岩:我是針對“科幻現實主義(即要反映現實)”的說法提出來的。反映現實不應是科幻小說最終目的,它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在反應現實的基礎上建構一個未來,要有建設性。很多人看重科幻小說,不單是因為它有批判性,還因為它可以為事物的存在方式提供另一種可能。
  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曾激發了很多人探究世界的動力。英國科幻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對未來很多東西進行了判斷,比如核戰爭,新空間,人和人因為科技產生的疏遠等,真正影響人們以科學的思維方式思考科學對未來影響。
  中國青年報:目前,科幻文學的主題大多還是外星人入侵,新科學技術等,這方面可不可以有一些突破?
  吳岩:受科技革命的影響,傳統的科幻致力於在科幻小說里創造一種新的科技形態,這樣的科幻小說已經有一百多年曆史。如今,以前科幻小說里的東西一部分轉入電影中,一部分轉入現實生活中。很多情況下,科幻小說里對科技形態的創造也已經趕不上現實中的創新速度。所以傳統科幻是一個瀕臨死亡的東西,它的豐富價值主要體現在那個時代。
  進入21世紀,科幻文學需要找一種新的形式表現這個時代。比如寫一寫大家都關心的今日科技話題,關註手機、互聯網等普遍存在的科技對人的影響,尤其註意把握城市生活。另外,社會科學類的主題也可以關註。我覺得喬治·奧威爾的《1984》、馬伯庸的《寂靜之城》就是這類科幻作品。目前,世界上在這些科幻選題創新上有所突破的作家還不多,我覺得這對於中國作家是一個機會。
  中國科幻作家首先應該為中國讀者寫作
  中國青年報:目前,中國的科幻小說對世界產生影響了嗎?
  吳岩:什麼叫對世界產生影響呢?就是說被其他國家的讀者關註和接受嗎?《三體》將在美國出版,譯者之一是美籍華裔科幻小說家劉宇昆,他在美國是一流科幻作家,很受關註,他的參與一定能助力《三體》國際知名度的提升。
  但是,與西方文學和電影相比,即使我們有零星作品獲獎,恐怕對中國文學和電影感興趣的普通外國受眾目前也不是太多。在這次世界華人科協會議上,有人提出想把一個科幻電影推進好萊塢,但是對於把電影中的主角——“一個晚清時期的中國科學家”塑造成什麼形象,頗覺困惑。因為很多外國受眾對電影中各種中國人已有刻板印象,如果不顧忌市場的認知基礎,寫出來的形象要麼在中國就行不通,要麼外國的受眾就不接受。這才是中國文學和電影走向世界面臨的真正的困局。
  不過,話說回來,給其他國家受眾寫東西拍電影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有自己的文化語境,受眾有自己的需求,我覺得中國科幻作家首先應該為中國讀者寫作。至於外國受眾,他喜歡中國文學,喜歡就是了。作家在創作時不用一定想著怎樣讓外國人接受。
  中國青年報:新學年是閱讀的好時機,您可以推薦一些優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嗎?
  吳岩:對年齡小的學生來講,儒勒·凡爾納還是最佳選擇。此外,近年來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世界科幻大師叢書,其中有上百部在國外獲獎的作品。多年來致力於科幻出版的還有讀客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說系列、世紀文景的克拉克科幻小說系列、新星出版社的科幻系列。中國作家劉慈欣、韓松等的代表作也值得閱讀。如果是初學者,我建議選擇《安德的游戲》、《霜與火》、《1984》、《美麗新世界》,還有羅伯特·索耶的小說。  (原標題:吳岩:傳統科幻文學正瀕臨死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z69qzblm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